中央空調是現代建筑中的“能耗大戶”,其能耗可占建筑總能耗的40%-60%。面對高昂的運行成本和國家“雙碳”目標,對其進行節能改造已成為物業管理者、企業決策者的迫切需求。中央空調系統節能改造綜合方案旨在系統性地分析中央空調的能耗痛點,并提出多層次、技術可靠、經濟性高的節能改造解決方案。
在進行改造前,需對現有系統進行診斷,通常傳統中央空調系統存在以下普遍問題:
設計冗余與負載失配:系統大多按最大冷/熱負荷選型,但絕大部分時間均在部分負荷下運行,“大馬拉小車”現象嚴重,效率低下。
控制策略落后:主機、水泵、冷卻塔等設備通常采用簡單的啟停或工頻運行,無法根據實際負荷變化進行精細化聯動調節,造成巨大能源浪費。
設備老化能效低:特別是使用年限超過10年的主機,其COP(能效比)值遠低于當前國家一級能效標準。
輸配系統效率低下:水泵、風機揚程和流量設計偏大,且長期以工頻全速運行,閥門節流損失嚴重,此部分能耗可占系統總能耗的25%-30%。
系統維護不到位:冷凝器/蒸發器結垢、過濾器堵塞、缺乏自動清洗裝置,導致換熱效率逐年下降,主機能耗攀升。
基于以上痛點,建議采用以下一種或多種組合技術進行系統性改造。
1. 冷熱源主機升級與優化
更換高效主機:對于能效過低的老舊主機,最徹底的方案是更換為磁懸浮變頻離心機、變頻螺桿機等高能效機組。這些新型主機在部分負荷下的能效(IPLV)極高,尤其適合負荷波動大的場合。
主機群控系統:對多臺主機加裝智能群控系統,基于實際負荷需求,自動決定主機的啟停組合和加載順序,確保每一臺主機都運行在高效區,避免不必要的運行。
2. 輸配系統變頻改造(節能潛力最大環節之一)
水泵變頻控制:為冷卻水泵和冷凍水泵加裝變頻器,并將傳統的“定流量”系統改為“變流量”系統。
冷凍水系統:采用溫差控制或最不利環路壓差控制作為變頻信號,根據末端負荷需求動態調整水泵轉速,降低流量,從而大幅降低水泵功耗(水泵功率與轉速的三次方成正比,轉速降低20%,功率可下降近50%)。
冷卻水系統:根據冷凝溫度與冷卻水回水溫度的差值,對冷卻水泵進行變頻調節,保證主機在最優工況下運行。
風機變頻控制:對冷卻塔風機、空調箱(AHU)風機、新風機組(FAU)風機加裝變頻器,根據室外環境溫度或室內CO?濃度等參數調節風量,降低能耗。
3. 智能控制系統與AI算法
建筑能源管理系統(BEMS):建立中央空調系統智能控制平臺,集成物聯網(IoT)傳感器,實時采集溫度、壓力、流量、功耗等數據。
人工智能優化:利用AI算法,基于歷史數據、天氣預報、建筑使用習慣等因素,預測未來24小時的建筑負荷曲線,并提前對主機、水泵、冷卻塔等設備進行預啟停和運行策略優化,實現“先知先覺”的節能控制,避免基于滯后反饋的傳統控制缺陷。
4. 末端環境精準控制
安裝聯網溫控器:對辦公室、房間內的風機盤管(FCU)溫控器進行升級,實現分區、分時、遠程溫度設定和管理,避免無人狀態下的“24小時制冷/供暖”。
優化新風管理:在人員密集區域安裝CO?傳感器,根據室內空氣質量按需引入新風,減少過度新風帶來的冷熱負荷處理能耗。
5. 余熱回收技術
針對同時有制冷和生活熱水需求的場所(如酒店、醫院),可加裝熱回收裝置,將主機冷凝過程中排放的大量廢熱回收起來,用于免費加熱生活用水,節能效益顯著。
6. 運維優化與輔助技術
加裝自動清洗裝置:為冷凝器加裝在線自動清洗系統,持續保持換熱管內壁清潔,維持主機高換熱效率,可長期節電5%-10%。
定期化學清洗與保養:建立嚴格的年度維護計劃,對換熱器、過濾器、水系統進行清洗和保養,恢復系統性能。
投資成本:改造項目投資因規模和技術選擇而異,通常包括設備購置費、安裝費和軟件費。
節能效益:一套完整的系統性節能改造,通常可實現中央空調系統整體20%-40% 的節電率。
投資回報期:根據電價和運行時長不同,大多數改造項目的靜態投資回報期在2-4年。之后每年將產生持續的節能收益。
其他效益:
增強系統穩定性,提高設備壽命。
提升環境舒適度,實現精準溫濕度控制。
減少碳排放,履行社會責任,提升企業綠色形象。
能源審計:委托專業機構進行詳細能耗診斷與測量,找到核心能耗點。
方案設計與可行性論證:量身定制改造方案,并進行技術經濟性分析。
選擇合作模式:可選擇EP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節能服務公司先行投資,后期從節能收益中分成,實現零投資或低投資改造。
施工與調試:由專業團隊實施,確保工程質量,并完成系統聯調。
測量與驗證(M&V):改造后,采用國際認可的IPMVP標準進行節能量的測量與驗證,確認節能效果。
長效運維:建立長期的維護保養機制,確保節能效果持久化。
總結而言,中央空調系統節能改造是一項涉及技術、設備、管理的系統工程。切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從系統整體出發,優先實施投資回報率高的輸配系統變頻和智能控制改造,再考慮主機更換等重大投資。通過科學規劃與實施,中央空調系統完全可以從一個“耗電巨獸”轉變為高效、智能、綠色的環境保障中心。